English | 书记、校长信箱 邮箱系统 教育在线 信息门户 图书馆 访客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山一大要闻 >> 正文
创新科研体制机制,激发校(院)科技创新活力——认真贯彻落实全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精神之四

编者按  2月7日,虎年新春第一个工作日,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在济南举行。大会明确了2022年山东发展的路线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十大创新”。大会发出“动员令”,要求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牢记使命、不负嘱托,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创新引领走在前,聚力实现新突破,奋力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即日起,新闻中心推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精神”系列报道,从人才引育、科技研发、教育教学、学科建设、校(院)治理等方面,展示校(院)创新举措、发展成就、目标规划,落实省委工作部署,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结合贯彻落实校(院)第一次党代会确定的“三步走”战略和“135”工程的目标任务,振奋精神、鼓足干劲,深化科教融合,加快改革创新,全力打造应用研究型一流大学,以实际行动助力山东高质量发展。


全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要求要重点抓好“十大创新”,科技创新,是全面创新的核心,也是高等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和源动力。校(院)坚持“四个面向”,深入推进科教融合,实施“科技强校”战略和“学术提升计划”,创新科研管理,推进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研成果不断涌现,整体实力不断提升。

科技创新开新局

发挥学术委员会作用,完善内部治理结构

统筹行使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在校(院)学科建设、学术评价、人才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行绩效评价机制,鼓励自主科技创新

推行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绩效评价机制,对标高水平大学,鼓励源头创新,夯实研究基础,补短板、上水平,促进校(院)整体科研水平持续提升。

科学管理科研经费,激发创新活力

修订经费管理办法,采取科研经费“包干制”,进一步赋予科研单位更大的自主权和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的科技创新活力。

强化科研诚信,塑造科学家精神

强化学术不端行为的制度监督与惩戒,加强科研诚信教育,推动整体学风建设。

实施“学术提升计划”,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

以项目为载体组织实施,分为院士团队科研方向、战略团队科研方向、具有潜力科研方向三个层次。培育高水平科研团队,通过配套保障措施,赋予科研团队更多自主权,进一步释放创新活力,着力提高科研能力。

科技创新结硕果

科研项目立项和获批经费不断提升

科教融合以来,校(院)新上科技计划项目18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40余项,省部级项目840余项,获科研经费约5.8亿元。

标志性科研成果实现突破

近三年来,校(院)获得各级科技奖励319项。其中,张福仁教授团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3项;吴阶平医学研究奖-保罗•杨森药学研究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

高水平研究论文不断涌现

科教融合以来,校(院)共发表SCI论文340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10分以上78篇。史卫峰教授作为通讯作者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题为“The emergence, genomic diversity and global spread of SARS-CoV-2”的综述文章,实现了年内在CELL、NATURE、SCIENCE发表文章的大满贯。

高层次创新性研究平台稳步增加

近三年,校(院)新获批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科研平台22个;济南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6个;校(院)心电学工程实验室1个。

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于金明院士团队引领的济南国际医学中心“一号工程”和“引爆项目”——附属肿瘤医院质子临床研究中心正式启用,打造集医疗服务、医学教育、科技研发、健康产业等功能为一体的产学研高地,引领全国肿瘤质子治疗领域发展。史伟云教授领衔、我国自主研发的领扣型人工角膜应用于临床,多项物理化学及光学指标优于国外人工角膜,目前已有数名患者接受手术,术后视力恢复良好、重见光明。

科技创新工作发展思路

对接国家重大需求,提高项目层次

聚焦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医药卫生领域卡脖子技术,开展国家基金申报,进一步将其服务重心下沉,提高主动服务能力和水平,实现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量“破百”目标。

强化培育科研平台,提升平台等级

完善徐涛院士工作站建设,推进国家实验室山东基地建设,培育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院,启动校(院)生物样本库建设,争取在国家临床医学中心建设上实现突破。

注重科研产出引导,提升科研质量

修订高水平科研成果培育资助计划,提升资助门槛,通过引导,整体提升科研产出水平,助力校(院)高水平代表性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再突破。加强省级科研奖励培育与服务力度,孵化国家级科研奖励。

重视青年人才成长,培育后备力量

启动校(院)青年科学基金培育资助计划和校级科研奖励申报与评审,培育科研后备力量和后备科研成果,实现校(院)人才和成果的持续发展。

营造浓厚科研氛围,提升科学素养

持续推进“学术提升计划”名家讲坛,使行业大咖走近师生,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启动“学术提升计划”标志性成果进讲堂、上媒体,使学术提升计划科研成果转化为育人成果和科普成果,提升校(院)师生和大众科学素养。

校(院)贯彻落实全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精神,结合贯彻落实校(院)第一次党代会确定的“三步走”战略和“135”工程的目标任务,积极适应新形势下国家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新要求,认真研读各项新政策,把握改革动向,注重提高科研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校(院)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供稿:科研部   通讯员:张东升 王颖   编辑:刘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