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月7日,虎年新春第一个工作日,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在济南举行。大会明确了2022年山东发展的路线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十大创新”。大会发出“动员令”,要求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牢记使命、不负嘱托,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创新引领走在前,聚力实现新突破,奋力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即日起,新闻中心推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精神”系列报道,从人才引育、科技研发、教育教学、学科建设、校(院)治理等方面,展示校(院)创新举措、发展成就、目标规划,落实省委工作部署,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结合贯彻落实校(院)第一次党代会确定的“三步走”战略和“135”工程的目标任务,振奋精神、鼓足干劲,深化科教融合,加快改革创新,全力打造应用研究型一流大学,以实际行动助力山东高质量发展。
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提出“十大创新”,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和核心要素。本科教育是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基础,校(院)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大力推进教研医协同育人,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本科人才培养创新实践
坚持科教融合,探索拔尖人才培养
校(院)坚持“医教协同、育人为本、科教融合、创新发展”的办学理念,更新教育理念,明确拔尖人才培养目标,拓展国际化培养方案,不断深化科教融合,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以“院所一体化”发展为方向,以“学院—研究所”深度融合为基础,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国际视野、远大理想的优秀人才。
调整专业布局,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以“大健康”理念为指导,扎实推进“新医科”建设,围绕全生命周期、全健康过程,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布局,及时升级、改造、调整与校(院)发展不相适应的专业。2019年以来,围绕我省新旧动能转换和医养健康产业发展,主动布局医学人工智能、医疗保障等战略新兴产业和民生急需专业。
强化资源建设,构建高质量教学体系
注重培育一流课程,邀请校外专家多次指导一流课程、在线课程申报与建设工作;引入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平台、新华网课程思政等多个平台资源,形成多平台协同、教学资源丰富的教育云服务体系;探索实施“1+8”建设模式,不断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发挥教材育人作用,成立教材建设分委会,出台教材建设、管理、选用等规章制度,扎实做好党的最新理论“三进”工作,实现“马工程”重点教材对应课程全覆盖。
引领教师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深入落实《校(院)本科教育提升计划(2020-2024)》,聚焦教师发展,坚持“培-研-赛-奖-引”五位一体,持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积极搭建校(院)层面教学活动平台,组织开展本科教育提升大讲堂系列活动。2021年开展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校内教师、临床教师等各类师资和专题培训30余场次,培训3600余人次。
本科教育提升大讲堂启动会
教师培训
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拔尖人才培养初见成效
自2019年开始,校(院)择优选拔、组建拔尖人才特色创新班,包括临床医学国际班和生物医学泰山班,有针对性地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一对一”学业导师制,开展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通过设立PI、授课教师科研项目库,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等方式,鼓励教师吸收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使其深度参与教师科研工作,学生自主设立创新创业科研项目,学生科研能力、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专业建设取得突破
校(院)现有48个本科专业,拥有临床医学、医学影像技术、护理学、医学检验技术等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现有一流专业占本科专业的42%。2020年,获批设立眼视光医学专业;2021年,获批设立麻醉学、医疗保险、药物化学等三个专业;新申报中医学、医学实验动物学、放射医学、生物医学科学、智能医学工程等5个专业。
资源建设效果显著
2020年以来立项校级一流本科课程127项,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6门,山东省学校思政课“金课”1门,课堂教学水平明显提高。获评山东省高等医学院校课程思政示范案例15项,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4门,省级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立项2项,校级思政课和课程思政研究项目立项27项。校(院)教师创新性课程思政典型做法被《中国青年报》专题报道。
在2021年首届全国教材建设成就奖评选中,获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山东省普通高等教育一流教材1项,山东省推荐参加评选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1个。
教书育人能力不断提升
2021年获首届山东省教学创新大赛省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山东省第八届超星杯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1名,三等奖1名,优秀奖3名。2021年获全国性学科竞赛决赛奖励56人次,参加其他学科竞赛省级以上获奖1549人次,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获奖人次共计1886人次。其中9项全国性学科竞赛获国奖,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国赛金奖,并以小组第一的成绩进入三强排位赛,取得历史性突破,获省赛3金1银。
加强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创新
构建多维育人理念
1.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提高思政课程育人实效。优化教学内容,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及时进课堂、进教材;塑造医学思政教育特色,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优势,拓展思政课授课时空,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授课模式;践行体验式课堂,构建新型“教—学”关系。
2.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持续完善“1+8”建设模式。加强课程思政研究中心组织建设,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加强学生通识教育,塑造学生人文精神、职业素养和智慧品格,着力培养仁心仁术的高素质人才。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比赛颁奖典礼
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1.充分利用校(院)科教融合优势资源,对接精准医学、转化医学、智能医学新理念,建立医教协同、政教联动、校企合作,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办学机制,改造升级传统医学及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继续推进科教融合学院建设,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2.以“新医科”统领医学教育创新,着力突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交叉,创建 “医学+X”新学科交叉专业,实现医学教育模式转变。
3.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整合学科资源,尝试建设跨学科的课程群和模块化课程,促进通识课程、核心课程与选修课程的网格化协同,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改革的深度融合,探索智能医学教育新形态。
4.实施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实施“拔尖计划”,完善临床医学卓越班、生物医学泰山班等教学改革实践,探索推进临床医学类本科长学制教育改革。
构建协同育人新模式1.充分利用各类资源优势,与地方行业企业共建校级和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充分发挥产业优势,深化产教融合,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协同育人新模式。
2.建立、完善临床医学类学科与附属医院嵌入式融合发展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好各种形式合作平台作用。
构建双创育人新生态
1.着力培养 “四创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深入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充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2.鼓励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新机制,打造“三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协同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构建进阶式创新能力项目培养体系。
3.开展“教师+”行动,配强三支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校(院)将主动对接国家和山东省发展战略,不断更新人才培养理念,以创新为引领、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目标,深化科教融合,创新学院附属医院嵌入式融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供稿:教务部 通讯员:刘敏 编辑:刘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