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书记、校长信箱 邮箱系统 教育在线 信息门户 图书馆 访客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山一大要闻 >> 正文
【喜迎党代会•发展巡礼】协同创新促发展 科技强校启新程

编者按备受广大师生医务员工期待与关注的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第一次党代会于2021年8月26日隆重召开。本次大会是在举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历史性时刻,在校(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进入开局期、深化科教融合改革进入攻坚期、应用研究型一流大学建设进入加速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在全校(院)上下齐心协力迎接第一次党代会之际,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特推出“喜迎党代会·发展巡礼”系列报道,集中展示校(院)改革发展呈现出的新局面及各项事业取得的新成绩,引导广大师生医务员工坚定信心、砥砺前行,满怀豪情迎接校(院)第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营造关注党代会、喜迎党代会、为建设一流大学凝聚力量的浓厚氛围。

 

 

科技创新是高等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也是一所大学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第一源动力。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自深化科教融合改革以来,深入贯彻实施党中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四个面向”,实施“科技强校”战略和“学术提升计划”,改革科研管理制度,重大标志性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实现了科技创新、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发展,助推校(院)整体发展水平提升。

科教融合促进科技创新结硕果

校(院)自实施科教融合以来,科研部紧紧围绕校(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工作要点,积极应对新形式下国家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新局面,认真研读各项新政策,把握改革动向,注重提高科研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校(院)各项科研工作取得长足发展,重大标志性科研成果不断涌现。

科研项目立项数量和资助经费稳步提升。2019年校(院)新上科技计划项目54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5项,省级项目212项,获科研经费约1.6亿元;2020年,新上科技计划项目66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98项,省部级项目293项,获科研经费约1.7亿元,同比增长6.2%。日前,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的2021年度集中接收期项目评审结果,校(院)共有85项申请获得资助,获直接经费资助3000万元,立项数量和资助经费再创新高。

标志性科研成果实现重大突破。2019年,校(院)获得各级科技奖励102项,其中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吴阶平医学研究奖-保罗﹒杨森药学研究奖1项。2020年,获得各级科技奖励108项,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2项;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其中省科技创新成果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24项;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9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随着张福仁教授领衔的感染和免疫性皮肤病防治研究团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公示期结束,校(院)在麻风病防治研究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并持续发挥国际学术引领作用。这也是校(院)首次获得该奖项。

高水平研究论文不断涌现。2019年校(院)共发表SCI论文1202篇,总影响因子3507.281,其中影响因子3分以上497篇,10分以上15篇。2020年共发表SCI论文1053篇,总影响因子2505.04,其中影响因子3分以上417篇,10分以上13篇,5-10分92篇,3-5分304篇。2021年,截至目前,已发表10分以上SCI论文7篇。史卫峰教授带领的新发传染病防控研究团队,在《Science》杂志发表高致病性H5N8禽流感病毒观点文章;同年在《Cell》杂志揭示了SARS-CoV-2和相关病毒的进化起源。

创新性研究平台提供重要支撑。2019年新获批山东省工程实验室6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1个,济南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5个,济南市医学重点实验室10个;2020年新获批山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2个;山东省工程实验室4个;山东省国家临床医学山东省分中心6个。科研创新平台是校(院)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为校(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高水平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提升医药卫生科技创新水平,推进医养健康产业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于金明院士团队引领的济南国际医学中心“一号工程”和“引爆项目”——附属肿瘤医院质子临床研究中心正式启用,打造集医疗服务、医学教育、科技研发、健康产业等功能为一体的产学研高地,引领全国肿瘤质子治疗领域发展。谢立信院士团队研发的领扣型人工角膜应用于临床,多项物理化学及光学指标优于国外人工角膜,为广大终末角膜盲患者带来光明。

学术提升打造医药卫生发展新高地

为充分发挥科研能力对整体办学水平提升的支撑作用,校(院)自2019年开始实施“学术提升计划”。“学术提升计划”共支持战略团队4个(年度经费2000万元/项)、领军团队8个(年度经费1000万元/项)、潜力团队24个(年度经费200万元/项),五年持续支持。2021年新增一个院士领衔的战略团队。“学术提升计划”以重大科研方向为引领,通过做强传统优势科研方向和培育具有发展潜力的科研方向相结合,加强人才培养,打造高水平科研团队,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促进教学、医疗、科研、成果转化深度融合。

开展“学术提升计划”名家讲坛,邀请国内外各领域知名专家来校(院)开展学术交流,活跃校园学术氛围,促进学术交流;以各团队代表性成果为主导的《学术提升计划月讯》共刊印15期,成为学术提升计划宣传的重要阵地。

为进一步促进学术提升计划稳步实施,加强过程管理,制定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术提升计划”管理办法补充规定》《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术提升计划”经费预算执行管理办法》《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术提升计划”配套经费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办法,赋予科研创新团队更多的科学研究自主权。

“学术提升计划”创新性地“赋予科研人员自主支配权”,使各科研团队能静下心来搞科研,进一步释放了科研人员创新活力,以空前的力度,支持科研人员和团队的科研探索,全身心地投入科研工作,促进校(院)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大幅提升,推动校(院)重大科技创新和“双一流”建设。

管理制度改革开拓科技发展新局面

健全学术委员会制度建设。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校(院)学术委员会建设,完善校(院)内部治理结构,出台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校(院)学术委员会是校内最高学术机构,统筹行使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在全校学科建设、学术评价、人才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促进校(院)整体水平提升和应用研究型一流大学建设。

推动校(院)自主科技创新。出台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高水平科研成果培育资助计划管理办法》《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青年科学基金培育资助计划管理办法》《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创建了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绩效评价机制,对标高水平大学,鼓励源头创新,夯实研究基础,补短板、上水平,促进校(院)整体科研水平持续提升,为应用研究型一流大学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改革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出台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科研项目间接费用管理办法(试行》,其中自然科学类项目间接经费85%作为项目组绩效支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科研经费“包干制”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赋予科研单位更大的自主权和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的科技创新活力。

强化科研诚信制度建设。为树立良好的科研作风学风,弘扬科学家精神,出台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术不端行为查处办法》,强化学术不端行为的制度监督与惩戒,在制度上根除学术不端孳生的土壤。通过制度建设扎紧制度笼子,加强科研诚信宣传教育,带动校(院)整体学风建设,形成长效机制。

在校(院)第一次党代会顺利召开之际,校(院)科技工作将继续发挥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的排头兵作用,勠力同心、勇毅笃行,奋力开启科技强校新征程。

 

 

供稿:科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