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书记、校长信箱 邮箱系统 教育在线 信息门户 图书馆 访客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山一大要闻 >> 正文
把好“六关”为学子入校复课护航——校(院)春季学期复学工作纪实

为做好春季学期复学工作,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完善顶层设计,落实机制保障,强化细节流程,严控入校环节,重点把好“六关”,为学子安全、安心入校复课保驾护航。

机制保障先行  把好“制度关”

疫情发生以来,校(院)党委全面贯彻中央关于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充分发挥纵览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第一时间成立由校(院)领导任组长的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传达中央、省、市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统筹部署疫情防控工作。二级学院也相应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的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工作职责,具体承担日常运转与疫情处置相关工作,层层压实责任,确保责任到人,分工明确,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校(院)先后出台了《新冠肺炎日常防控工作方案》《师生日检制度》《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预案》《疫情防控期间舆情应对工作预案》等一系列疫情防控工作方案,针对师生疫情防控、卫生清洁消毒、安全保卫、毕业年级与非毕业年级开学等分校区制定了10余项规章制度,使疫情防控有章可循,为科学、高效处置疫情提供了制度保障。

周密部署安排  把好“入校关”

加强防控演练,医科特色明显。下发返校通知之前,校(院)反复开展了全流程疫情防控演练,旨在落实细节、查漏补缺,做到应对疫情突发状况沉着冷静,从容不迫。校(院)分校区对重点区域如学校入口、教室入口和宿舍自测体温等进行了多次演练,同时模拟了学生食堂就餐的规范流程。医科院校特色在演练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具有高度仿真性、实操性、规范性。演练之初,校医院对参与演练相关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强调重要环节与步骤的注意事项、细化操作规程、应急处置准备与实施等,确保全员熟悉演练流程,掌握演练要领。

充实开学准备,入校流程规范。作为山东省首批春季复课的高校,校(院)按照开学方案确立的返校原则,实行分期分批、错时错峰返校,全面摸排师生信息,逐一登记实行台账式管理,精准掌握每名学生返校前14天旅居史,重点做好“五类人员”的信息摸排工作。安保实行24小时值班制,做好出入校人员信息登记、体温监测,守好校园安全第一道防线。消杀工作不间断,学生返校前保洁人员对校园重点区域教室内外、宿舍、食堂、图书馆、实验室、体育活动场所、卫生间等接触频次高的区域做好消杀,消除安全隐患,学生返校后,持续加强重点区域消杀工作。适应工作学习生活新模式,排队间隔、进门检测、就餐距离、临时留观点等标识醒目,规范师生行动。设置有害垃圾收集桶,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和收集清运。在疫情防控中,注重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向青年学生充分讲解和展示党领导人民抗击疫情的生动案例和感人故事,上好爱党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实践的大课;加强人文关怀,开通心理支持热线和网络心理辅导服务,帮助大学生做好心理调适和疏导,消除恐慌情绪,提升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

确保入校安全,校内秩序井然。严格校园门岗管控,建立入校体温检测点,执行入校检测相关程序,严防体温异常者进入校园。实行一日三检制度、因病缺课(勤)病因追查和登记追踪制度、师生健康“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实时掌握师生健康信息。校园实行封闭式管理,外出执行请销假制度。

强化食堂安全,严格餐饮从业人员管理、食材进货渠道管理、就餐管理。餐饮从业人员实行检测记录留存制;严格采购、送货、查验流程;实施错时下课,错时就餐、拉开餐位距离,采取分餐、打包、送餐等多种方式,减少就餐聚集。

在全面分析学生假期学习成效的基础上,做好学生入校后教学衔接与教学监控。针对线上教学,校(院)实行线上教学质量监控周报告制度,通过数据分析,监控教学质量。线下课注重引导学生正确佩戴口罩,注意手部卫生,加强疫情防控知识和防控技能培训。与实习实训基地加强沟通对接,统筹利用实习实训基地,虚拟仿真资源等,确保完成实习实训任务。积极应对疫情下的教育大考,做好毕业生就业、离校相关工作,努力纾解毕业生就业压力和升学焦虑,积极开展线上就业指导及心理帮扶,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特殊群体点对点做好服务,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上好返校第一课  把好“复学教育关”

学生返校后,校(院)精心策划、统筹安排,高度重视返校第一课。邀请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名誉校(院)长、附属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院士及援鄂医疗队员代表,为学生开讲返校第一课。

于金明院士以“不忘初心,播种梦想”为题,为广大师生讲授了一堂生动精彩的人生“大课”。他围绕求学、科研、工作的历程,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告诉同学们辛勤的汗水和拼搏努力是取得辉煌成绩的基础,付出必有回报,天道酬勤才是真理,希望同学们珍惜大学时光,树立坚定的志向和远大的人生目标,不断强化知识积累、素质提高和创新培养。于金明院士还强调了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在成功路上的重要性,希望广大师生树牢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科学的思维,不断超越自己,努力实现个人梦、医学梦、中国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无问西东、砥砺前行。

附属省立医院援助湖北医疗队危重症救治组组长任宏生、第一附属医院援助湖北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重症病区负责人周蕾、第二附属医院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岳茂奎,分别以《只争朝夕抗疫情,不负韶华省医人》《逆行,为生命护航》和《黄冈,我最满意的一份人生答卷》为主题,讲授了他们援助湖北阻击疫情抗战经历,以政治引领、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引导学生坚定信念、厚植家国情怀、提升卫生防护自我防护能力。

返校第一课将疫情防控作为宣教主题,向同学们宣传了疫情防控知识,传授了防疫技巧,宣导了感恩、担当和爱国主义情怀,鼓励大学生树立珍惜生命、感恩社会、友爱互助、回报祖国的高尚品德。

致力攻克“新冠”  把好“科研关”

科研攻关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冠病毒溯源、粉碎新冠病毒相关谣言、研发抗病毒药物等都与科研攻关密不可分。在疫情防控中,涌现出一批敬业奉献的科研工作者,他们昼夜不息,攻坚克难;他们不畏辛苦,甘于奉献,只为尽早攻克新冠病毒,还人类身心安宁。

史卫峰教授团队申报了科技部新型冠状病毒溯源与传播应急专项子课题、2020年度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为新冠病毒疫情的快速诊断、预防、控制和治疗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政府科学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了支撑。此外,该团队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快速确定了新冠肺炎发病原因,解析了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及系统发育关系,对新冠病毒的来源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Lancet》等国际顶级杂志。该团队还与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合作研究初步揭示了山东省新冠病毒的流行规律和遗传特征,获得了病人体内抗体动态变化规律,筛选到了两株与新冠病毒具有较强结合力的单克隆抗体,为山东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研发快速诊断方法和抗病毒药物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东方卫视《今晚》栏目焦点对话板块专题连线史卫峰教授解答新冠病毒溯源问题。

基础医学研究所医学病毒学团队针对新冠病毒入侵机制展开了一系列专题研究,提出整合素可能竞争性抑制新冠病毒的受体识别的观点,为防治新冠病毒提供了新线索。该团队已在《Journal of Infection》《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和《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等杂志上发表新冠病毒相关四篇论文。

依托专业优势  把好“人才培养关”

疫情防控中,公共卫生学院充分利用预防专业优势,疫情防控更科学、更严谨。学院组成由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等专业教师和研究生的疫情防控科研攻关组,一方面从专业角度为疫情防控进行分析研判,与最新疫情进展相结合,提供理论和实践建议。另一方面积极论证开展有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的科学研究,包括疫情时空传播动态分析、疫情背景下群体心理应激评估及初步干预研究等,坚持学以致用,以问题为导向,以防控为方向,进行科研攻关,为做好疫情防控提供智力支持。

学生通过参与科研攻关,学以致用,既巩固了专业知识,又为疫情防控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除此之外,预防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等相关专业学生返校前参与社区、返校后加入学校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

聚焦疫情防控  把好“宣传关”

疫情发生以来,校(院)积极做好舆论引导和宣传教育工作,加强信息沟通和舆论引导,不断提升应对疫情的科学知识和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心,营造疫情宣传浓厚氛围,各个宣传阵地发挥各自优势,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持续宣传报道,形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联动的宣传格局。

校园内随处可见疫情防控宣传标语,宣传栏内疫情防控政策解读、漫画解析新冠病毒、疫情防控科普知识等宣教内容,使宣传直达师生,起到了入脑入心的效果。校(院)还开辟疫情防控专题网站,全方位报道疫情防控工作,在全校(院)形成了“我为疫情防控做贡献”的良好局面。校报、微信公众平台、官方微博、官方抖音等媒体以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从疫情之初,紧跟校(院)宣传总基调,追踪报道、人物访谈、学院风采、部门动态、附院实录、志愿服务、病毒科普、知识宣教等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引导广大师生了解疫情防控相关知识,自觉做好自我防护。各二级学院从自身优势出发,利用学院新媒体,在宣传科普方面积极作为,与校(院)官方媒体形成宣传矩阵,构建起校(院)疫情防控大宣传格局。

 

供稿: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通讯员:姜珊    编辑:任纬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