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书记、校长信箱 邮箱系统 教育在线 信息门户 图书馆 访客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山一大要闻 >> 正文
【回顾“十二五”】管理学院:稽昔振今 为“十三五”厚植发展基础

通讯员 许彦彬

“十二五”期间,管理学院按照规划指标攻坚克难,积极作为,除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尚有差距外,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等方面的目标均已圆满完成。为更好地开展下一步的工作,以期实现“十三五”的腾飞,现将“十二五”期间的工作予以梳理。

一、“十二五”规划的完成情况

1、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相继获得校级质量工程立项12项,省级成人特色课程1项,教学获奖24项,出版教材15部,发表教研论文70余篇。人才培养模式试验区日趋完善,创业教育初见成效,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目标。

2、科研能力不断提高。五年来,管理学院取得上级立项课题220余项,获得省厅级科研奖励60余项,发表论文340余篇。实现了省级科研奖励和国家级课题的突破。重点学科、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科研平台在历年考核中均为优秀。较好的完成了“十二五”目标。

3、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博士3名,培养博士8名,博士和在读博士比例达到40岁教师的36%。距离该指标“十二五”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聘请兼职教授7名,18位教师获省级学会理事、政府机构咨询专家等社会职务。涌现出5位优秀科技工作者或者科研先进个人,1人获得校级教学名师的称号。

4、“十二五”期间,学生获得挑战杯营销大赛奖励28项,大学生综合素质大赛奖9项,调研山东省级奖励3项,营销实战大赛省级奖励1项,市级奖励3项。在校学生科研项目立项48项。承担学生管理课题13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2项。基本完成了“十二五”的目标。

二、主要经验

1、加强制度建设,确保业绩导向

为了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集中精力完成“十二五”的任务,管理学院自2011年来,制订了下列制度:《教学过失处理办法》、《学术会议资助办法》、《重点学科和人文社科基地“十二五”发展规划》、《管理学院业务人员业绩考核办法》、《重点学科业绩奖励办法》、《职称评审量化办法》等一系列制度,通过制度确立学院工作的业绩导向。

2、优化组织架构

(1)根据一级学科归属,将相近专业组合成系,解决原来教研室规模小、成果散、学科意识不强的问题。

(2)建立教学与学生管理一体化的就业指导机构,解决管教分离,充分利用专业教师的社会资源促进就业。

(3)依托重点课题,成立稳定的课题组,充分挖掘项目的潜力,提高成果的项目集中度。

3、外部联合、内部挖潜,积极改善办学条件

(1)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办学。与泰安市华通计算机培训学校合作,由其出资55万元建设两个高水平的机房,解决了实验教学因硬件不足难以开展的难题。人才培养模式试验区通过校企合作,由企业资助笔记本电脑14台,手机10部,并对学生进行了培训,使得学生通过开办网店,自主开展网络营销和电话营销业务。

(2)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实践教学基地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学院与新时代商厦、晨欣药业、东阿阿胶、济南山泉社工中心、泰安市人口与计生委、影响力网络营销公司等机构相继签订了合作协议。不仅解决了学生实习问题,还在开办定制班、教学改革、科研合作、设立奖学金等方面达成协议。

(3)加强资料室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相继与十几家出版社建立了协作关系,“十二五”期间共接受出版社馈赠图书1000多册。利用重点学科经费完成了实验室软件的升级换代,组建了PBL教学教室。通过与教科网等机构合作,为学院的教师每人申请到一个密钥,极大地方便了教师的资料查询、备课以及优质网络课程建设。

4、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以改革促发展

“十二五”期间,管理学院沿着三条线索推进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层面,大力推进教学方法从“代理制”向“亲验制”转变,相继开展了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PBL教学、课堂反转等教学改革。这些改革尝试为学院申请省级特色课程和省级教研课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培养体系层面,学院持续跟踪调研人才市场需求状况,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规格,经过4次培养方案的修改,各专业最终形成了定位准确、课程体系合理的培养方案。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同时也逐渐彰显出人才培养定位的特色。在培养模式层面,管理学院“十二五”期间积极探索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组建了创业实验班。这不仅促进了学生创业,也培养出一支双师型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同时该实验班也成为创业教育研究的观察样本,大大促进了学院的教学研究。结合该实验班,学院申请了2项省级课题,发表了3篇教研论文。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完成任务的根本

“十二五”期间,学院考取博士8名,引进博士3名,现在每个专业都有2-3名博士作为中坚力量,学院每年54%的科研成果来自这些博士。“十二五”期间,学院共组织派出国内访问学者5名、赴香港、台湾等地大学培训10名。这些培训开阔了教师的视野,80%的访问学者考取了博士。学院将师资培训费和专业经费的绝大部分用来培养青年教师。针对青年教师科研经验不足的问题,学院每年两次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教育部和社科基金委组织的科研课题申报培训会,五年来共培训140余人次。大部分教师经过培训成功申请到省级课题或者发表出高层次的论文。

6、发扬民主,科学决策

(1)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术评价中的作用。

(2)党政联席会议经常化、规范化,将主要精力用来讨论办学中碰到的理论问题和前瞻型问题。

(3)简政放权,充分发挥系、教研室的积极性,在人才培养规格、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等方面充分尊重教研室的意见。

三、 “十三五”展望

经过“十二五”的努力,管理学院已经为“十三五”夯实的发展的基础,其优势表现在下列方面:

1、内部治理结构日趋完善,度过了机构重组和制度转型的磨合期,二级管理的优势逐步显现出来。

2、在业绩导向的评级体系引导下,教师的学术自觉意识逐渐增强,学术的内生动力强劲。

3、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基本满足了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需要。

4、在卫生事业管理、医药营销、社会工作等领域的学术影响力逐步增强,学术资源的聚拢能力日渐提高。

“十三五”期间,管理学院将紧紧围绕硕士点突破这个核心目标,重点做好下列工作: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基本是实现专业教师博士化的目标。

2、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设立国际合作工作室,吸引国际教育商业机构入驻,引进3-5个国际合作项目,鼓励教师和学生到国外留学。


3、争取由管理学院牵头成立医药市场营销学会、创业教育研究会等省级学会1-2个,增强学术话语权。